呼吸、音乐与意识的奇遇——解读《高通气呼吸法伴随音乐诱导的意识改变状态的神经生物学基础》
一、引言
近年来,冥想、瑜伽和呼吸法等身心疗愈手段日益流行,尤其在心理健康领域备受关注。
2025年8月发表于PLOS ONE的论文《Neurobiological substrates of 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induced by high ventilation breathwork accompanied by music》(高通气呼吸法伴随音乐诱导的意识改变状态的神经生物学基础),首次系统探讨了高通气呼吸(High Ventilation Breathwork, HVB)结合音乐,如何在大脑层面诱发类似致幻剂体验的“意识改变状态”(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, ASC)。
论文链接:https://journals.plos.org/plosone/article?id=10.1371/journal.pone.0329411
本文将以通俗而深入的方式,解读这一研究的实验设计、核心发现、科学意义及其对未来身心健康实践的启示。
二、背景:呼吸法、音乐与“意识改变状态”
呼吸法,尤其是高通气呼吸,近年来被视为非药物性心理疗愈工具。
与传统冥想不同,HVB强调快速、深度、无间断的呼吸,往往配合节奏感强烈的音乐,借助“循环呼吸”将人带入一种非日常的体验状态。许多实践者报告在过程中体验到欣快、情感释放、与世界合一的感受,甚至有“灵魂出窍”或“心流”体验。
这些体验与经典致幻剂(如LSD、蘑菇素)诱发的ASC高度相似,但HVB无须药物,避免了法律和健康风险。因此,科学家们希望揭开其神经生物学机制,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新思路。
三、实验设计与方法
本研究招募了经验丰富的HVB实践者,分为三组:线上指导组、实验室生理监测组和MRI脑成像组。
所有参与者均需完成20-30分钟的高通气循环呼吸练习,配合音乐,期间不得暂停呼吸(即无吸气或呼气的停顿),随后在30分钟内填写体验问卷。
呼吸指导语音强调“张口深吸,主动吸气、被动呼气,呼吸连贯、无停顿”,并鼓励参与者“放下期待,专注于呼吸,感受身体与情绪的变化”。音乐节奏逐步加快,助推呼吸节奏和情绪高涨。
实验室组监测了心率变异性(HRV)等生理指标,MRI组则记录了呼吸期间大脑不同区域的血流变化。
四、主要发现
1. 意识改变体验与生理激活同步
研究发现,HVB诱发的ASC强度与交感神经激活(即“压力反应”)呈正相关。
具体表现为心率变异性下降,表明身体处于较高的紧张或兴奋状态。这一过程与致幻剂体验中的“觉醒”阶段有相似之处。
2. 大脑血流的“双重变化”
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脑血流的动态变化:
• 整体脑血流下降:HVB期间,绝大部分脑区的血流量显著减少,尤其是左侧顶盖区(operculum)和后岛叶(posterior insula),这些区域与呼吸感知和身体内部状态的表征密切相关。
• 情绪与记忆区血流上升:与此同时,右侧杏仁核(amygdala)和前海马区(anterior hippocampus)的血流量却逐步增加,这些区域主导情绪处理和情感记忆。
这种“整体抑制+局部激活”的模式,或许正是ASC体验中“自我边界消融、情感释放和欣快感”的神经基础。
3. 主观体验:欣快、情感释放与恐惧消解
所有实验组的参与者,无一例外地报告了“恐惧和负面情绪的减少”,并体验到“欣快、情感突破、与世界合一”的状态(即“海洋般的无边感”,Oceanic Boundlessness)。更重要的是,整个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,显示HVB的安全性和可控性。
五、科学意义与机制推测
1. “内感受”与“再加工”:大脑自我调节的窗口
左顶盖区和后岛叶的血流下降,表明HVB让大脑暂时“关闭”了对身体内部状态的常规监控,类似冥想或催眠状态下的“自我消融”。而杏仁核和前海马的激活,则为情感的释放和重塑提供了神经基础。两者结合,可能让人得以“暂时跳出自我”,重新整合情绪和记忆。
2. “非药物致幻”:心理治疗的新可能
HVB结合音乐诱发的ASC,与致幻剂体验高度相似,但无需药物介入。这为心理创伤、焦虑、抑郁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非药物干预路径,尤其适合对药物敏感或有禁忌的人群。
3. “音乐+呼吸”的协同效应
音乐的渐进节奏不仅增强了呼吸的节律感,还可能通过共振效应直接影响大脑情绪中枢。音乐与呼吸的同步,为ASC体验提供了更强的情感驱动力。
六、局限与展望
尽管本研究揭示了HVB诱发ASC的神经机制,但样本量相对有限,且主要招募了有经验的实践者。
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人群、不同音乐风格及呼吸节奏对ASC体验的影响,并结合脑电、功能磁共振等多模态成像手段,深入剖析大脑动态网络的变化。
此外,ASC体验虽具积极意义,但对部分心理脆弱者可能带来不适。因此,安全、规范的指导和专业的心理支持仍是推广HVB的前提。
七、结语:呼吸即通道,音乐为钥匙
这项研究让我们看到,呼吸与音乐的结合,不仅仅是情绪调节的工具,更可能是通向意识深处的“钥匙”。
在无药物、可控、可复制的条件下,人类或许能借助这扇“门”,体验到自我边界的模糊、情感的释放与心灵的疗愈。
正如指导语所言:“呼吸,是你最亲密的朋友。它自出生始终陪伴你,值得信任。”在科学与实践的交汇点,或许正孕育着身心健康的新未来。
参考文献:
• Kartar, A. A., et al. (2025). Neurobiological substrates of 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induced by high ventilation breathwork accompanied by music. PLOS ONE, 20(8): e0329411.
• Neuroscience News, MedicalXpress, GIGAZINE等相关解读报道。